一枚枚小邮票,可以看尽人间百态,遍览世界风云变幻。
小邮票做出大市场(2003年)
2003年,一座沉寂了1400多年的石拱桥因为“走”上了邮票而突然间变得闻名遐迩,原本同行是“冤家”的98家食品工业企业因为这枚小小的邮票而被聚集在了一起,临时邮局也因此人流如潮。3月29日,河南漯河“小商桥特种邮票首发式暨首届中原食品节”将文化与经贸近乎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。在漯河市邮政局和地方政府共同“导演”的这场大戏中,小邮票做出了大市场,漯河市邮政局以280万元的邮品收入胜利闭幕,地方政府则以引进16.42亿元的投资额在功劳簿上记下了经典的一笔。为漯河市地方政府发展旅游经济打下了良好的基础,也为邮政广告、企业金卡、物流等邮政业务的发展培育了潜在的市场。
邮市低迷,国家销毁30亿库存(2004年)
2004年,曾经火爆的邮票市场,进入冰冻期,邮票市值大幅缩水,集邮者锐减。为了刺激邮市尽快复苏,6月25日,国家邮政局宣布,对全国库存的1992年到2001年纪念、特种邮票进行销毁,共30多亿枚,面值金额30多亿元。邮市对这一利好消息反应积极,消息宣布当天,邮市强劲反弹。
邮市做把庄,胜过开发商(2010年)
楼市邮市,恍如隔世;今天的邮币市场已是今非昔比,具备了资本市场的所有要素,每天数亿的交易金额,数百亿的市值,数十万的从业人员,成为中国最富特色与活力的民间资本市场。地产大佬任志强如说“如果金融杠杆为10倍,那么开发商的利润就是80%!”但是与邮市庄家相比,那可真是小巫见大巫了。2010年,几乎所有的邮币品种普遍涨了几倍至几十倍不等,庄家的利润都以“倍数”计算。如“二轮生肖整版册”价格在2010年11月中旬时为5000元,到12月中旬已涨到8000元,仅一个月涨幅就高达62%。如“错爱片”春节前为130元,节后飙涨到300元,涨了2.3倍。如“奥运纪念钞”春节前为2200元左右,节后3500元,也上涨了60%多。市场价5000元的“二轮生肖整版册”,在礼品公司要卖到13800元,坐地倒手就是362%的暴利。反观房价,北京2000年楼市增长快速期,商品房均价为5722元,2010年为22310元,10年上涨近4倍。两相比较,在投资回报率上,开发商显然是甘拜下风、自惭形秽,在“逐利能力”方面远不及邮市庄家。
吸引游资,规避市场调控风险
股市楼市的暴涨,确实给一部分投资者带来了暴利,但是也造成了部分社会不均衡的民生问题,毕竟涉及吃穿住的基本需求。但是邮市属于文化产业,精神需求的开发,邮市的火爆吸引了大量炒房客,分流了大量扰乱国家经济秩序的热钱,邮市越疯狂,交易越活跃,庄家越暴利,吸附游资的能力就越强,这样国家就越安全,社会越稳定,百姓越踏实。